黑发
级别: ☆
编号: ☆
精华: ☆
发帖: ☆
威望: ☆ 点
配偶: ☆
火 花 币: ☆ HHB
注册时间:☆
最后登陆:☆
|
Paladin之精神 Silver Moon
当查理于公元八百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跨入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时,他的心情出奇的好。渴望亲手建立让世人为之目眩的武功战绩的他,拥有数不清的荣耀,无数的蛮族在他的铁血打击下皈依天主。他所拥有的土地任何人一生都踏不完:西至厄罗布河,北抵波罗的海,南至北意大利,东迄易北河与多瑙河上游,都是他的领土。只有二十多年前的萨拉哥撒之败使他未能将足迹深入比利牛斯山以南的地区,但他已决定很快就发动一场征讨那些摩尔人的圣战。这样的伟绩需要更尊贵的位子来匹配,这一点,罗马教皇立奥三世心知肚明,更何况,当初若不是查理扶持,他早已毫无尊严地庾毙于狱中。就在这一天,基督诞生的神圣日子,查理坦然地接受了立奥三世以上帝之名的加冕,成为“罗马人的皇帝”,史称查理大帝。拜占庭(1)当局对于这个曾毁灭了西罗马帝国的蛮族后裔的妄自称帝大为恼火,但最终也不得不承认查理的“巴希列乌斯”(希腊语:皇帝)的称号。 这是个有着过人精力和魅力的皇帝,是法兰克加洛林王朝最杰出的代表。他将王权牢牢地抓在手心,以个人的意志役使着整个国家。这在整个西欧诸侯林立、王权疲软的中世纪早期是不多见的(查理大帝的权威和他的孙子秃头查理就大不相同)。实际上,直到十一世纪末叶,国王的力量都很薄弱,对于国内的贵族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国土被无数的爵爷所瓜分。但查理大帝却初步建立起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尽管随着他一死,他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查理大帝的政治中心是皇帝的宫廷——帕拉曹,高级官吏的事务都集中在宫廷里,还有一些他所信任的贵族、侍卫和亲信。因为这些心腹出入宫廷,所有特地用帕拉丁(Paladin)一词来称呼他们。不过它专指见诸于众多骑士文学中的查理大帝的十二宫廷骑士和侍卫。前面已经提过,他们名称的来源是因为他们是宫廷的人,是君王最亲近的人,而骑士的身份使他们在云游冒险之旅的所作所为成为“忠君、护教、行侠”之骑士精神的最好注脚,他们的事迹也成为历代诗人长唱不衰的主题。尽管其时骑士制度和骑士精神尚未成形,但仍不妨碍后世的骑士文学将帕拉丁看作是骑士精神的源泉和滥殇之一(而另一个源泉,就是亚瑟王及其圆桌武士)。文学作品中的帕拉丁事迹比历史上的丰富和动人得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罗兰之歌》。虽然后世不少人想将它归为骑士文学,但它实际上与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等作品一样同属英雄史诗的范畴。尽管人们常称帕拉丁为“查理大帝麾下十二武士”,但实际上其中最出名的罗兰爵士早在查理称帝之前就已先行逝去,他死于公元七七八年查理在萨拉哥撒的溃败。《罗兰之歌》讲述的正是这一段历史。由于叛徒的出卖,查理大帝班师之时遭到摩尔人的追击,负责殿后的罗兰率两万人奋勇战斗,最终全部牺牲。其间他三次拒绝吹响向查理求援的号角,既为了查理的尊严,又为着“不让异教徒小看”。直到战至六十人时他才鸣响号角。等查理赶到,罗兰已剑毁人亡。罗兰是中世纪骑士的典型:他勇敢无畏,无限忠于查理,对异教徒憎恶无比。而在其它的骑士叙事诗里也不厌其烦地传唱着帕拉丁们四处游侠,扶弱济贫,以及不忘向他们心中的贵妇尽全力效劳的事迹。这些当然是后世人的妙笔生花,但它却给我们留下了更多帕拉丁的形象。在这些形象中,帕拉丁的骑士们成为骑士道德的具体体现者,他们恪守骑士准则,遵循骑士风度(galanterie),成为最完美骑士形象之一。尽管历史上各国军队中从未有过名为“帕拉丁”的兵种,“合唱曲工作组”仍然将它作为了大牌电脑游戏《帝国时代Ⅱ》中骑兵的最高级别。既然它已成为一种理想骑士的象征,Paladin的原意已不能再用来描述它,我国翻译者给了它第二个意思——“游侠”。这可能是有感于骑士叙事诗多是主人公四处游侠的冒险经历,故把这个名号赠与了骑士的表率——帕拉丁。 麻烦的是,D&D规则(2)中也有Paladin这个职业,与另一个职业Ranger一起,在翻译中出现了问题。Paladin肯定不能按原意翻,那就姑且译为游侠,但Ranger就没法译了。它的历史渊源较短,不像Paladin很早就有了统一的译法,字典上的几个解释全派不上用场。较为有联系一些的一个解释是“游骑兵”,但也差得太远。因此关于这个职业的叫法多种多样,我所见过的就有:浪人、巡逻兵、轻骑兵……较为广泛和正规一点的译法就是“游侠”,这也符合D&D规则中对这个职业所作出的描述,起码在我国,侠都是指带有一定无政府主义倾向的人,而不是被忠君思想困得死死的骑士。这样Paladin和Ranger有了同样的译名,为了不致混淆,有人提出将Paladin改译为圣武士,取代以前的游侠。这的确是个不错的译名,起码在D&D中是个适当的翻译。那么,这种新译法是否就可以彻底取代原来的“游侠”呢?我觉得还不能够。 D&D规则里的种种精灵鬼怪、行夫走卒的设定来源是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源头的散乱和琐碎注定了这种融合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为了让那些来自天南地北的想入非非的产物在一个井然有序的世界里安守本分,它做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将它们削足适履。那些在传说故事中法力无边的巫师到了这里患上了严重的记忆健忘症,他们的法术一经施用就忘得干干净净,他们只得每天休息恢复记忆。更可怕的是,就短短的几句咒语及其手势,他们还只能记忆一定数量。相信梅林法师之流一定会为此捶胸顿足,但在一个游戏中,为了平衡,只能如此。所以,D&D对于神话和传说每一次的吸收都要进行必要的休整,它的再创造使它自成一体,绝不能将D&D中的怪物等同于那些世代相传的神话传说里的同名之辈。帕拉丁也是如此。它与历史上的原意以及见诸于骑士文学所流露出的勘为骑士表率的完美形象这一引申义均不同。D&D中的Paladin明显与世俗骑士不同,它是综合了帕拉丁、亚瑟王的圆桌武士及十字军东征的圣堂骑士后所创造出来的属于D&D的一个职业。 西方的骑士文学分为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骑士抒情诗分为牧歌、夜歌、破晓歌等,主要描写骑士与贵妇的爱。在这里面,妇女拥有崇高的地位,骑士对于他的贵妇的爱的由尊敬和服从造成的,为他心中的贵妇,骑士甘冒一切的危险和受一切的磨难。由这种风尚诞生出的“骑士风度”,成了贵族的一种处世要诀,包括把贵妇看作高一等的人,向她们作各种尊敬的表示:吻她们的手,在她们面前鞠躬敬礼,把她们安置在荣誉的位置上,在社交的聚会中把上座让给她们……种种矫揉造作的行为。这些进一步充实着骑士道的内容。骑士叙事诗更为世俗所熟悉,骑士游侠的冒险故事显然比“骑士的爱”更能打动老百姓。当时的叙事诗分为三支,即古希腊罗马系,拜占庭系和不列颠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不列颠系——亚瑟王系。世纪上,亚瑟王和圆桌武士的传说比查理大帝和帕拉丁的故事更为有名,拉丁文、诺曼文、法语都有关于亚瑟王传说的记载。无论从深度和广度来说,亚瑟王的故事都是吟游诗人和宫廷文人的最爱,帕拉丁的故事与之相比还是稍显逊色。 亚瑟王是英格兰五、六世纪凯尔特人传说中的圣王,他率众抵抗盎格鲁•萨克逊人的侵略,留下了无数耀眼的事迹,这在一些早期的编年史中得到了夸张的记载。传说他曾十二次当选为凯尔特人的国王,他作战勇敢,在一次战役中就手刃盎格鲁•萨克逊人达九百六十之多(差一点就成了“千人斩”)。关于亚瑟王的传说纷纷纭纭,直到十五世纪才出现了集大成者——英国人马洛礼所写的《亚瑟王之死》。这是一部颂扬骑士美德和渲染命运悲剧情绪的作品。它从一开始就种下了宿命的种子。亚瑟王是他父亲尤瑟王与臣子之妻奸情的结果。这种罪恶的关系注定了亚瑟不得不背负起命运的悲剧。尤瑟王并不关心这个一夜风流的产物,他被宫廷法师梅林抱走收养。直到尤瑟王死后,诸侯纷争,人们为选出新王求助于上帝的意志。神谕:谁能拔出石中剑,谁就是王者。年轻的亚瑟王毫不费力地完成了这一壮举,成为了英格兰的新王。此后一系列的事情是他生命中的颠峰。他大公无私,英明圣贤,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他以自身的美德和行为为骑士们树立了榜样:勇敢,忠贞,不恃强凌弱,诚实无虚……无数的骑士从他那里受到教益。他用一张大桌创建了圆桌武士制度,据说圆桌可供一百五十人同时入座,其人必须勇敢善战且品德高尚。每个骑士都以入座圆桌为荣。他们在这张圆桌旁商讨大事,制定作战方案,品评骑士入座圆桌的资格。最后,亚瑟王还率军击溃了罗马帝国的大军,并亲手杀死了罗马皇帝。而就在此时,悲剧开始了。亚瑟王和爱慕他的女子一夜激情后,却被梅林告知,那个女人是他的同母异父的姐妹,因为他是私情的产物。上一代的罪恶落在了下一代身上,他已犯下乱伦的大罪。而那个罪恶的结晶,那个婴儿将成为他和所有圆桌武士的梦魇。梅林预言,那个婴儿将在五月一日产生。亚瑟王下令,凡五月一日出生的婴儿一律用船载向大海,任其自生自灭。然后,亚瑟王在忧郁与不安中等待着结局的到来。多年后,奇异、令人不安的事情一件件发生了:圆桌武士终于找到了圣杯,完成了他们最大的功绩,但圆桌也同时销毁了。紧接着首席圆桌武士兰斯洛与王后桂尼维尔奸情暴露。兰斯洛将前来追捕他的骑士全部杀死,然后救出桂尼维尔后逃走。盛怒的亚瑟率军攻打兰斯洛的领地,双方相持不下。圆桌武士内部出现了裂痕。最后,亚瑟王接到了凶讯,他英格兰的王位已被人篡夺,那人正是当年那个婴儿。亚瑟王班师回朝,向他的命运走去:与他的儿子——他的死神——对阵沙场,并在这场注定没有胜者只有毁灭的战斗中死去。圆桌武士凋落了。获悉此消息的兰斯洛与桂尼维尔追悔莫及,双双出家,忏悔一生。作品在一种悲凉的气氛中结束。亚瑟王的悲剧在于他的对手是不可理喻不可捉摸的命运,那既不为神力也不为人力支配的命运。神谕、预言只是他在命运的漩涡中越陷越深的宣告,他的美德和正直都不能使他从这比坚冰还要冷酷的命运中豁免。这与古希腊悲剧大师索福克斯勒的作品是一脉相承的,这种绝望和悲痛正是千年前俄底浦斯王所感受过的同样的滋味。在这中间,作品达到了一般骑士文学无法企及的精神高度,它的骑士形像比起帕拉丁更显高贵。 这还没有完,贯穿全书的还有一条线索,就是找寻圣杯。这使基督在最后的晚餐中所用的呈圣餐的杯子。全体圆桌武士立誓以找到圣杯为最高荣耀,但却没有一个人完成,直到兰斯洛的儿子——加哈拉的出现。加哈拉是全书中最理想的形像,是完美的化身,他集各种美德于一身,从未犯过错误,并保持童贞(他老子兰斯洛可实在是色胆包天)。只有他完成了找寻圣杯的奇迹。然后基督显圣,接引加哈拉上天。加哈拉的美德和童贞,象征着禁欲,寻找圣杯的历程则象征着苦行。他通过行宗教功德完成了对神性的肯定,完成了升华过程,作品又联系上了基督精神。加哈拉所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这个世界是不稳定的”,便是在提醒他们不要贪恋红尘世俗的欲望,仅仅洁身自好是不够的,要符合基督精神,方能得到救恕。亚瑟王的悲剧可以看作是他未能遵循基督精神,未能禁欲(各种欲望并单指性欲)所造成的。他的美德还只是朴素的,未带有神圣的光环。只有全心全意笃信基督,扬“七德”,戒“七恶”,才能摆脱他的命运。加哈拉可真称得上传说中的第一圣武士,圣武士的神圣与高洁在他身上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其后作家斯宾塞撰写《仙后》,创造出十二骑士十二美德,一骑士对应一美德,分别为神圣、节制、贞洁、礼貌……进一步明确了骑士美德与宗教的关系。可惜他只写到第七卷便撒手人寰。当有人试图用洗练明了的文学来叙述骑士的传统美德和自发的礼节时,他不能不为它找到一个落脚点和精神依据,基督教适时地提供了援手,成为了它的精神渊源。尽管我们知道骑士精神实际源于骑士的职业荣耀和尚武精神。 实际到此为止,任何一个严格恪守骑士美德的骑士,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神圣的骑士。但这仍不能让人满意,这条界线太不明显,很难分出谁严格谁不严格。而且一个虔诚的骑士。应该拥有一些特异之处,让他与世俗骑士区分开(在中世纪的编年史中,充斥着大量的能行神迹的隐士、修士)。现实中天父没有回应他的子民,但不妨碍在D&D设定中完成这一点。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将Paladin的第三根线,搭上了几百年后的十字军。十字军东征的结果之一便是成立了三大骑士团:圣堂骑士团(Knight Templars,或称圣殿、神殿、神庙、圣庙……版本繁多,实际上就是Temple的不同中译而已),善堂骑士团(Hospital Knight,或称医院骑士团、约翰骑士团、马其他骑士团),条顿骑士团(或称普鲁士骑士团)。这三大骑士团都是僧侣骑士团或称修士骑士团——注意,骑士团的成员都不是世俗骑士,他们既是僧侣又是骑士,他们盔甲的外面都套着僧侣的长袍。按照他们的说法,这些“神圣的骑士”只响应上帝号召的圣战,他们不能因私怒而决斗,也不能为世俗之事而战,除非得到大团长的特批。换言之,尽管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他们也不过只是为天主作战的修士。显克微支的《十字军骑士》中对骑士团的种种规例有生动的描述。不过他笔下的条顿骑士全是道貌岸然、口是心非的蛇蝎之徒。这种修士骑士实在是对D&D中的帕拉丁概念的一个重要补充。修道士在希腊语中的意义是“独居者”,他们认为这个世界根本是坏的,人的天性向恶,种种欲望将之引入深渊。于是他们与世隔绝,清心寡欲,摒弃一切享乐,与自己的本性相拗抗。这种禁欲主义与古希腊传承下来的“天性放纵”成为漫长的中世纪中一对纠葛不清、欲说还休的生死冤家。仅仅禁欲还不够,修士们甚至热衷苦行,在贫乏、贞洁、服从的三大誓愿下忍受种种磨难,包括绝食、不眠、鞭挞、枯坐……他们这种自愿受苦所表现出的超人的自制力,在别人看来好像是一种具有能产生奇迹的超自然力量的神秘人物。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号召者之一,亚眠的隐修士彼得就是一个例子。长期苦行使他“面黄肌瘦”,“一双眼睛像在冒火”。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但群众对他顶礼膜拜。他对上帝狂热的信仰、他的清修行为,都使农民崇敬不已,他们尊他为“神人”,拿起铁耙棍棒,发狂似地跟着他开赴圣地。在小亚细亚,他们受到了塞尔柱人的伊斯迈尔剑的热情“款待”——2.5万农民十字军全数被歼。中世纪的修道士一直都是民众心目中拥有神力的人,驱逐邪魔,为农民的房屋和田地祝福,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这已经给D&D规则中会用牧师法术并能施展神力的Paladin提供了理论基础,D&D也就在多重吸收后创出了属于它自己的Paladin形象。 所以我认为在D&D中,“圣武士”是Paladin的最贴切的翻译,但没有必要取代久为人们所熟悉的“游侠”,因为二者根本是不同的。D&D的Paladin既不同于历史上的Paladin,也不同于小说中的Paladin。后两者原是井水不犯河水。《帝国时代Ⅱ》中的Paladin还是叫“游侠”的好,这只需在英语词典中Paladin词条后面多加一个汉语注释:“D&D规则中的职业‘圣武士’”就可以了。
(1) 即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公元1453年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君士坦丁堡从此改称伊斯坦布尔。 (2) 龙与地下城规则。
这篇虽不是讨论圣骑士和黑骑士,却阐述了圣骑士的历史由来和精神渊源。 这使我们思考,我们所说的PALADIN究竟是历史上那昙花一现的十二骑士,还是从近世小说和游戏中衍生的新概念?后者显然是没有统一定义的,并且基本上由着作者或制作者的看法和认识的不同而千变万化。
|
|
[35 楼]
|
Posted:2003-05-25 21:50| |
顶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