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社区银行 | 社区婚姻 | 社区成就 | 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火花天龙剑 -> 文学区 -> 潜水12小时,终于找到点东西
 XML   RSS 2.0   WAP 

本页主题: 潜水12小时,终于找到点东西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B*Paladin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编号:
精华:
发帖:
威望: ☆ 点
配偶:
火 花 币: ☆ HHB
注册时间:☆
最后登陆:☆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潜水12小时,终于找到点东西

http://www.chinatibetnews.com/GB/channel19...208/13/875.html

找罗兰之歌下载的时候偶遇。

[楼 主] | Posted:2003-06-22 03:45| 顶端
rayxj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火花会员
编号: 3312
精华: 0
发帖: 809
威望: 0 点
配偶: 单身
火 花 币: 24844 HHB
注册时间:2003-04-27
最后登陆:2019-12-31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好文,顶了再看
[1 楼] | Posted:2003-06-22 03:52| 顶端
紫电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火花会员
编号: 1519
精华: 1
发帖: 556
威望: 0 点
配偶: 单身
火 花 币: 17081 HHB
注册时间:2003-01-12
最后登陆:2013-11-1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好东西~
[2 楼] | Posted:2003-06-28 17:19| 顶端
antony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火花会员
编号: 3377
精华: 0
发帖: 461
威望: 0 点
配偶: 单身
火 花 币: 32942 HHB
注册时间:2003-04-27
最后登陆:2016-12-29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收起
[3 楼] | Posted:2003-06-29 23:30| 顶端
haiip2000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注册会员
编号: 9533
精华: 0
发帖: 44
威望: 0 点
配偶: 单身
火 花 币: 32830 HHB
注册时间:2003-06-28
最后登陆:2010-11-04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导航 关键词:


首页新闻中心图说西藏政府在线经济在线走进西藏雪域风情藏地旅游西藏医药西藏科教高原新貌

中国西藏新闻网 >> 西藏文化 >> 民族史诗
史诗简论


2002年8月13日16:09

王德和


“史诗”是近代才从西方传入我国的诗学概念。它最初来自希腊文的“EPOS”,原意是“平话”或故事的意思。后来由于习惯相沿,它才与用诗歌语言记叙对一个民族的命运有着决定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歌颂具有光荣业绩的民族英雄联系起来,”成为民间叙事体长诗中风格最为庄严、规模最为宏大的古老体裁。它作为人民群众的集体创作,起源干各民族形成的童年时代,反映着人类远古时期的生活,是人类“山野蛮时代带人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它是该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进步人类永远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

史诗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虽然产生干人类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但是在这之前早已有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以至有人把箴铭、格言、教科诗和宇宙谱也称作“不完备的史诗”;在这之后,当人类社会进人较高级的社会形态,史诗仍然被人们继续创造着,甚至到了资本主义时代还有不少文艺家模拟古代史诗创作了一些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社会面貌和群众多方面生活的大型叙事作品,如近代的长篇小说,人们也把它们称作史诗或史诗式作品。本文所论仅限干人类从原始社会解体到阶级社会形成这一历史转折时期所创作的“正式史诗”,以探讨它所赖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它的独特的社会作用和美学价值。一、史诗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史诗和其他一切文学体裁一样,它的产生和发展决不是一种孤立、偶然的现象,它既不可能是某种绝对精神显现的结果,也不可能是某个创作天才臆想的产物,而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受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固然它也要受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但经济因素总是它的最终根源。它既是经济基础发展的结果,又适应了经济基础进一步发展的要求。马克思在谈到希腊的荷马史诗时曾经精辟地指出,史诗这种“具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能孕育在“历史上的人类的童年时代”。同时认为“它同在其中生长的那个不发达的社会阶段并不矛盾,它倒是那个社会阶段的结果,并且是同在其中产生而且只能在其中产生的那些未成熟的社会条件永不复返这一点分不开的。”这些论述正确地指出了史诗产生的时代及其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于我们进一步打开史诗这座神秘的艺术之宫有着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应当成为我们继续探讨的出发点。

首先史诗是人类首次战胜自然力的产物。我们知道在野蛮时代的初级阶段,原始初民刚刚脱离动物界来到世界上的时候,由于生产工具的极端简陋,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他们还“没有能够获得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还不能把自己和自然界分开,还认识不到自己的力量所在,尚处于大自然的支配和压迫之下。变幻莫测的风雨雷电、严寒酷暑,对他们来说乃是一种异己的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他们虽也有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但多半只能在想象中加以实现;以自身为依据,认为大自然象人一样有生命、有意识,并受无所不能的神的主宰,把自然界的一切统统加以神化和人格化。在这种万物有灵论的思想支配下,创作了大量充满天真奇幻的神话。但是,随着生产力的日益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英雄时代,开始了改造自然的伟大斗争,并取得了初步胜利,渐次认识到了自己的存在和力量,每一次征服大自然的胜利,每一件新工具的创造发明,都必然是对人的创造力量的肯定,对神的虚幻力量的否定,都标志着人的自我觉醒。现在对自然力和自然物的神化不再成为人类意识的特征了。随着“自然力的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那时,作为反映人类生活和思想的镜子——文学创作从内容到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种新的文学的样式——史诗也就应运而生了。恩格斯曾经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从神话到史诗这种文学体裁的演变反映了人类从膜拜自然到改造自然这一历史的进步过程。因此史诗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在他们蒙昧初开时对恶劣环境进行艰苦斗争并取得初步胜利的历史的文学记录。这正如高尔基所说:“征服大自然的最初胜利唤起了他们的安全感、自豪心和对新胜利的希望,并激发他们去创作英雄史诗。”正是这种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新变化造成了产生史诗这一新的文学样式的适宜土壤。因此史诗可以说是“人类首次战胜自然力的反映。”

其次史诗还是“刚刚觉醒的民族意识在诗歌方面作出的第一个成熟的果实。”史诗只能产生在“一个民族已经从混沌状态中觉醒过来并有力量去创造自己的世界”的时代,它的繁荣也只能由民族生活的活力来决定的。从中外著名的史诗来看,它所表现的并不是某个人的狭隘行为,而常常是一个民族全体的“素朴的意识”,是与民族的命运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这样“一种民族精神的全部世界和客观存在,经过由它本身所对象化成为具体形象,即实际发生的事迹.就形成了正式史诗的内容和形式。”由此就决定史诗的产生必须以民族的开始形成为前提,”只有在一个民族的群众受到一种强大而高尚的情感所鼓舞的时候,只有当一个民族努力实现伟大事业的时候,”才会产生丰富的史诗。但是民族从来就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范畴,有它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每一个民族都只是在人们社会生活的一定阶段上形成的,并且是对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那些使得一个民族不同于另外民族的民族精神也同样是在该民族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下历史地被确定下来的。在原始社会,只有氏族和部落,后来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分工和交换的出现,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随着原始公社制度的解体,旧有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落联盟由于心理素质和文化意识的渐趋同一才逐渐演变为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民族共同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通常把民族开始形成的这一时期称作“军事民主制时代”或“英雄时代”。生活在这一时期首次出现的民族共同体中的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表现自己的民族精神、记叙自己历史经验的新的大型艺术样式,这就有力地促进了史诗的产生。因此史诗便是一个民族在它刚刚崛起时的产物,它伴随着民族的历史一同生长,并以一种特殊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该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成为该民族人民引以为荣的古老神圣的民族“根谱”。

这是因为每一个民族,在他们最初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决不让风平浪静的,必然会碰到一些重大的阻力和困难,经历许多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特别是这一时期,以掠夺其他部族财富为目的的战争取代了先前的血亲复仇,并“成为一种正常的营生。”那时谁最勇敢善战,谁就可以担当首领,谁就会拥有最多的财富和最大的权力。恩格斯在概括这。时期的特点时曾说:“他们是野蛮人,进行掠夺在他们看来是比进行创造性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誉的事情。以前进行战争只是为了对侵犯者进行报复或者是为了扩大已经不够的领土,现在进行战争,则纯粹是为了掠夺。”在这种频繁的战争当中,有的部族因斗争胜利而变得更加强大,有的部族因遭受重大挫折而走向衰亡。因此这种部族之间的战争的成败常常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存亡和该民族每一个成员的命运。对自己的民族的生存发展是否有利便成了当时衡量是非的标准,为了部族的利益而能征惯战就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战争的胜利成了全民族永远值得回忆的光荣。记录某一民族的形成及其光荣业绩,歌颂为全民族所热爱的民族英雄,这是建立在幻想和想象基础上篇什短小的神话故事所不能胜任的。这只能期待干长干记事和描绘英雄业绩的史诗。

另一方面还因为史诗所反映的主要不是阶级斗争,而是民族形成过程中的部族之间的斗争,它所体现的是当时全民族统一的思想意志,这就决定了它必须以社会尚未分裂成为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以及尚未出现激烈的阶级对抗为条件的。在人类的英雄时代,在山野蛮时期跨入文明时期门槛的当口,一个部族的内部虽有家奴的出现,但还没有完成到奴隶制的过渡;阶级分化虽已开始,但还没有导致尖锐的阶级对立,双方都还处干“古代的原始民主制之中”,个人和社会还统一在一起,个人理想和民族理想还没有分离开来。社会的民族的理想既得到普遍的尊重,每个人都要对整个社会民族负责,但每个人又都是独立自由的,他的一切行为都出于自己的意志,不接受外来的强迫和命令。每个人既有民族的共同理想,又有个人行动的完全自由。一个部族在氏族民主制的基础上虽出现了与之相并列的军事首长的个人权力,但这种权力尚未达到后来那种国家集权制的程度,民众会议还要起决定作用。史诗《吉尔伽美汁和阿伽》中的吉尔伽美什和阿伽都是部族的军事首领,但在重大问题上必须征询长老会议的意见,尤其要服从会议的决定。世界上最古老的荷马史诗《伊里亚特》中的阿加门农虽是众人的统帅,但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独裁君主,每一个跟随他的人都出于自愿,都有发言权。他的部将阿喀琉斯生气了,就可以拒绝参加作战。个人既作为整体来行动,“同时又保留着一种独立的实体性,不是专制制度军事机器中一个无性的零件。”他们在大小事务中直接参与其事。只有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才能有作为史诗基础的统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的情感。毫无疑问,荷马史诗的产生与希腊的民主制度有着极大的关系。正如黑格尔所说,“正式的史诗既然第一次以诗的形式表现一个民族的朴素的意识,那么它在本质上就应属于这样一个中间时代,即一个民族已经从浑沌状态中醒觉过来,全体人民在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作为一个民族的团结都应该已经建立而且经过了发展,但同时还没有形成对个人有严格约束力的固定的道德规章法律之类普遍有效的东西。民族信仰和个人信仰,意志和情感也还未分裂。成为唯一支柱的是尚没有和人心或个人思想感情相对立的是非正义感、道德凤俗的心情和性格”。社会的这种全民性的特质也就决定了这种文学形式只能产生于民族内部尚未分化的幼年时期。黑格尔曾经谈到亚历山大东征不能谱入史诗,因为马其顿专制下的大军没有自由、没有民族基础,只有被迫服从于强制的军令。这里当然有他借题发挥的性质,但用以说明史诗不能产生于奴役与专制的土壤,不能产生于民族已经分化为对立阶级的历史阶段,只有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具有相对的和谐一致的诗意氛围中,才能产生史诗,这无疑有其合理的因素。

再次史诗只能产生在“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之忧的“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马克思说过:“分工只是在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的时候才开始成为其实的分工。”在“英雄时代”的这个历史阶段上还没有出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明确分工,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溶为一体,部族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参加体力劳动,亲手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生活用品,但同时又部是诗人,都能用口头诗歌的形式反映自己的生活,表现素朴的民族意识。这就是说在这一个时期还没有出现独立的个人创作,没有专业诗人。这就不可能因分工而导致的人的片面而畸形的发展,不可能出现劳动者因发展他的局部技能成牺牲更多的才智。集诗人与物质生产劳动者于一身的状况,使得他们固有的创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足以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史诗作品。同时这一时期的诗歌本身也还没有形成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不具备后来才有的那种确切的含义,它在本质上不过是人们集体思维的特殊表现形态,是对世界的综合的认识,“它既是艺术,又是世界观本身”。这种情况也就决定了包罗万象的史诗体裁只能产生在艺术发展的早期阶段上,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史诗是在一个民族的智慧生活缺乏深刻的区别,又同宗法社会生活风习最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情势下产生的。”

由上可见史诗主要产生于人类社会由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向文明时代过渡,即原始社会解体到阶级社会产生的转折时期,产生于民族初步形成的早期和文学发展的最初阶段,是生产力和人类意识相对有了发展但仍处于不发达阶段的产物。然而一切文学样式的产生都不是突起突落的,史诗也是如此,在它正式诞生之前有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在它基本衰落之后仍会有一段不短的余波,甚至会出现新的繁荣。这是因为各国的社会发展极不平衡,民族的形成有早有晚。如果说在公元前十一至八世纪希腊已经逐步开始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制城邦的过渡,部族已经形成的军事民主制将转为国家的暴力机关,因而相应地产生了荷马史诗;那么西欧各国则根本没有经过奴隶社会,而是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通过土地集中、公社解体和农民的农奴化,由氏族社会逞直接走向了封建社会,民族的形成较晚,几乎和封建国家的产生同步。在这些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的过程中也都经历过十分激烈而艰苦的斗争,诸如民族的迁徙,异族的入侵等等,斗争的胜利同样是全民族的光荣,这就也为史诗提供了据以加工的素材,因此史诗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又出现了新的高峰。仅法国就有一百多部中古英雄史诗,其它国家也拥有大量的史诗。在这些史诗中,有的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依据,反映了处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社会的生活,歌颂的多半是部落的首领英雄,如日尔曼的《希尔特布兰特之歌》、盎格鲁·撒克逊的《贞奥武甫》、冰岛的《埃达》等,这类史诗虽是中世纪的作品,但和荷马史诗一样,都是氏族社会末期的产物。另外还有一些史诗,则是以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为依据,神话因素大为减少,把中心转向了人类社会,主要反映各部落先后从分散状态趋于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历程,歌颂抵御外侮忠君爱国的英雄,如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德国的《尼泊龙根之歌》等等。它们不同于荷马史诗。它们是欧洲各民族高度封建化以后的产物。我国的《格萨尔王传》情况更为复杂,它既反映了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吐蕃王朝的历史事实,又概括了公元十世纪初藏区摧毁奴隶制建立封建王朝的内容。诗中所描写的以格萨尔为首的岭国既象古希腊城邦一样,保持召集众英雄聚会议事、选贤举能的原始遗风,又有了贵族与平民的区分,出现了封建的世袭制。这说明它是西藏奴隶制兴起和封建制兴起两次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总之,情况不管多么复杂。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即史诗只能产生于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这一历史转变时期,不管这种过渡是由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还是由氏族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史诗必须以民族的形成为前提,是民族生活的最初时期的产物,反映民族全体的命运和生产斗争,代表了全民族人民的思想意志。但对此我们不能作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理解,民族的形成发展同史诗的产生繁荣并无机械的对应关系,黑格尔说得好:“对世界进行描述的要求,即艺术的形成,必然要比自由自在地直接享受诗中的生活的那种精神出现较晚。”特洛亚战争发生在公元前十二世纪,而以它为内容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则最后完成于公元前七——八世纪,中间相距几百年。《罗兰之歌》在十一世纪以咏唱方式在民间流传,但它却是以公元八——九世纪查理大帝的英雄业绩为主要线索的《尼伯龙根之歌》中的许多英雄人物虽来自公元第四、五世纪民族大迁徒时代,但它的正式编纂完稿却是十二世纪的事情,因而它被涂上了封建社会骑士文化的色彩。在探讨这类史诗产生的社会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注意到它们在形成和流传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因素,考虑到创造这些史诗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全部特点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

二、史诗的思想内容及其主要特色

根据所反映的内容不同,人们通常把史诗分为原始史诗(亦称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两大类。前者出现得较早,主要记叙一个民族在他的童年时期对于字宙形成、人类起源、风物来源以及早期社会生活等的天真幼稚的解释和说明;后者的产生较前者为晚,主要反映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全部社会生活,诸如民族迁徙、与外族的征战、民族英雄的光辉业绩等重大的历史事件。它们都是一个民族最早集体创作的长篇叙事作品。一般总是口头说唱先于文字记载。口耳相传固然有即兴的增减,书面流传也会有加工润色。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出现许多同名而内容多少有别的异文,特别是由于它们形成的过程较长,有时要历经几个世纪,不同时代的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根据当时斗争的需要,增加新的材料。这就造成了史诗思想内容的复杂性。但由于它毕竟出自人民群众自己的创作,是人民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所以史诗在不断的变异之中仍然保持相对稳定的故事内容,表现出大体相同的进步的思想倾向和积极的社会意义。

第一,史诗一般都反映古代人们对日月形成、人类产生以及宇宙万物起源的种种天真解释和奇特美妙的幻想。远古的人们生活在乡姿多彩、变幻莫测的自然界里,面对日月的更替、时序的迁流、沧海桑田的巨变和人类的生老病死,他们既感到迷惑不解、惊奇恐惧,同时又渴望探索其奥秘,于是凭借感性的质朴。从思维方式,以人自身为根据进行各种推测和猜想,把各种自然现象加以人格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和人一样有生命有意志有情感有思想。比如苗族祖先根据人们盖房子要用支柱的经验假想出天地初分之时,“天常压着地,地常顶着天,一日黑六回,一夜垮六处。”以后运来金银,用“石子当木炭,山谷当风箱”,燃起了熊熊的炉火仿照高山的模样,奋力锻冶了十一二昼夜,造好了十二根金银柱,八根立在黔东南的八座名山上,四根撑住了四个天角,就这样撑住了天空,变得天高地远。至于对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的产生和形成的解说就更加奇绝了。不只为此,远古人类还按照自身的形象幻化出各种各样的神.来驾驭支配种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用以解释各种事物的成因。史诗《查姆》说远古时候,没有天地星辰,也没有树木山河。是黑埃罗波赛神生了一个神奇的蛋,蛋皮变成天,蛋白成了日月,蛋黄变成地。黑埃罗波赛神死后一身变成了万物,乳房变成了大小山川,呼出的气变成了风雨云雾。瑶族史诗中的女神密洛陀也被赋予了一种无所不能的伟力,她造出太阳来照亮大地;她唤来天神移山填海,开凿江河;她建成田地垄亩,培植花木五谷;她还创造了伟大的人类。我们认为史诗的这部分内容与上古神话是一致的,所以有人又把这种史诗称为神话史诗或原始史诗。但史诗与神话毕竟又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固然表现在形式方面,比如神话为散文体裁,篇幅短小,内容零散;史诗则为韵文体裁,它把在本民族人民中间流传的各种零散片断的神话材料集中起来,连贯起来,稳定起来,熔神话、歌谣、传说、历史于一炉,成为完整系统的长篇作品。但更主要的还在于内容方面,在于思想倾向的差异。在神话中,神占据了中心地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是神的附属物;史诗则不然,现实性因素越来越强,重心转向了人类社会,人独立于自然之外,可以与神对抗,人成为作品描写的中心。在这部分史诗中,古代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推想解释虽然囿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大大限制了他们的视野,未能达到“现实的科学的反映”的水平、但它毕竟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极其真切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童年”所特有的“天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们对于认识自然、寻求自然规律所作的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探索精神,他们那些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对促进人类思维的发展无疑有着启迪作用,而且这些原始性史诗虽是主观的幻想的,但它又大都是从“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观念出发,确认天地万物乃至人类本身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有着自发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

第二记叙远古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战斗业绩,歌颂劳动者创世立业的丰功伟业以及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赞美劳动英雄生产能手的智慧和勇敢,这是史诗的又一个重要内容。远古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他们不只力求认识世界、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要改造世界,和恶劣的环境进行不懈的斗争,在实际上去支配和创造美好幸福的人世生活,然后又把这些战胜自然,改天换地的光辉业绩载进他们集体创作的史诗中去。在我国少数民族人民中广为流传的大量的原始性史诗无一不响彻着劳动与创造的回音,无论是苗族的古歌,彝族的《梅葛》还是纳西族的《创世纪》,都洋溢着对勤劳勇敢和创造精神的赞扬。《苗族古歌》的“铸造日月”一章中就极其生动地描述了苗族祖先改造山河、铸造日月的光荣而艰巨的历程。他们为了改变当时的那种“白天没有太阳、晚上没有月亮、牯牛不能活命、庄稼不能生长”的黑暗浑沌的局面,历尽千难万险运来金银,模仿石子落在深潭中所形成的水圈的模样,铸造金太阳、银月亮。他们在一个大岩石脚下摆开了铸造的工地,把“九岭当炉子、九冲当风箱,岩包当大锤,山头当砧蹬、石头当木炭、栀子当硼砂,山梁当拉条,山坳当手把”,开始了惊天动地的铸造活动。“锤子轻轻打,半空起风暴;锤子狠狠打,山山岭岭跳!惊得雷公吼,震得龙王叫”。那铸造日月时飞溅的金花银花变成了满天星斗,那直上天穹的炉烟变成了灿烂的银河,这是何等雄伟壮美的劳动景象。他们不怕辛劳,坚韧不拔,“你累我来接,我累你来敲,水也忘记喝,饭也忘记刨”。经过十二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铸成了十二对日月,并按地支的顺序,给十二双日月取了名字,选派能手把它们安放在蓝天上。首先是一个名叫里工的上去,“一步离平地,两步过坡旁”,因为日月滚烫,两手一松,一同滚落深潭。接着是肩膀宽厚的雄天,左肩扛太阳,右肩担月亮,袖里藏星星,腰里拴银河,直奔蓝天,但因日月的光芒引得山林着火,他支持不住,日月从山上摔落下来跌得粉碎。面对两次失败,人们毫不灰心,又推选头上生水井、肩上有鱼头的冷王上去。他“头上顶太阳,肩上扛月亮,腰干拴银河,星星袖里装,嗨嗨喊一声,象箭飞天上”,冲破了乌云的拦阻,说服了雷公,把日月嵌在兰天,显示了人类再接再励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和豪迈气慨。

如果说在神话时代即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的原始初民们曾把自然力和自然物加以神化,赋予它们以神秘的超越一切的神奇力量,常常求助于神灵的庇护和帮助来虚幻地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借助于想象力来支配自然,那么英雄时代即处于野蛮时期高级阶段的人们则是通过脚踏实地的艰苦劳动和英勇斗争来现实地改造世界驾驭自然,“把他的心灵纳入自然事物里,把他的意志贯彻到外在世界里”,“使外在事物服从自己”,让“自然界人化”。他们不是到虚无缥缈的天堂去追求来世的幸福,而是通过物质生产实践来现实地支配自然,创造实际的美好生活。在纳西族史诗《创世纪》里更进一步把对人们的智慧和力量的赞扬和肯定与对神力的批判和否定紧密地结合起来。史诗中谈到最早的天地是由神生的九个兄弟和七个姐妹共同开辟的。但这种神造的天地却经不住一头野牛的吼叫喘气、眨眼和伸舍,而天垮地破,宣布了神的无能。史诗认为只有“所有会动的人”才能重开天地“不辛苦就开不了天,不劳累就辟不了地,要使天地永不摇,一定要把神山造”。接着便讲述了人们如何同心协力,运来了好土好石、金银宝石、珍珠海螺,建成了居那若倮神山,用它来撑天锁地;从此天地得以永固。人类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神力所法无完成的开天辟地的创世伟业,表现了人定胜天、人力胜过神力的坚定信念,嘲笑了神的无能与渺小,颂扬了人的理性和尊严。

不但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原始史诗是该民族早期阶段与大自然斗争生活的产物,世界各民族的史诗也概莫能外,即便是以记叙一个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为主的希腊荷马史诗也同样是英雄时期希腊人民劳动创造的形象记录。那时的希腊人既不象他们的祖先那样单纯等待着大自然的恩赐.依靠大自然直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产生不出高尚的追求;也不象他们的后代为近代的劳动者那样受制于社会分工,成为机器的奴隶,物质与精神生活都受到严重残害,而是,每个人都参加劳动,亲手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生活用品。《伊里亚特》中,“英雄们那亲手宰牲畜,亲手去烧烤,亲自训练自己所骑的马,他们所用的器具也或多者少是他们自己的产品,或是他们都熟悉这些器具的制造方法。”例如“阿伽门农的王杖就是他的祖先雕成的传家宝奥德赛亲自造成他结婚用的大床;阿喀琉斯的著名武器虽不是他自己制作,但也还是经过许多错综复杂的活动。”在英雄时代的希腊人那里,到处都可以见出新发明所产生的最初欢乐,占领事物的胜利感觉的欣赏事物的新鲜感觉,一切都是家常的,在一切上面都可以看出他的筋力,他的双手的灵巧,他的心灵的智慧或是他的英勇的结果。”《奥德赛》主要就是描写人跟自然的斗争,具有紫罗兰一般美丽色泽的大海代表着狂暴不羁的自然力,随时准备吞噬人类,但人们团结一致刚毅沉着地和它进行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征服了大海。芬兰人民的史诗《卡勒瓦拉》同样是一部和平与劳动的颂歌,充分体现了芬兰人民的开拓精神。史诗用生动的笔触记叙了他们勇于发现、敢于创造、英勇奋进的斗争事迹,塑造了众多的普通劳动者的感人形象。万奈摩宁是史诗的中心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改造世界的必胜信念和永不枯绝的进取精神。他是神奇的歌手,也是勤劳的长者,不但会编唱歌曲,制作弦琴,而且还会植树伐木耕耘播种打猎捕鱼造船航海等,是力量和智慧的化身。伊尔玛利宁是出自人民中间的能工巧匠,他造就了上苍的穹窿,铸造了人工的太阳和月亮,得心应手地制作出犁铧镰刀以及女人的戒指,尤其令人称奇的是他铸就的神磨既能磨出粮食和盐,又能磨出金钱。史诗通过伊尔玛利宁的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民对精湛技艺的赞美之情。

第三史诗忠实地反映了民族迁徙、民族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地记叙了人民战胜各种邪恶势力的正义行动,热情歌颂了崇尚武功、建树功勋、抑强扶弱、除暴安良、具有奇才异能的民族英雄。无论是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还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在这种新旧社会交替的时刻,各种社会矛盾都得变得空前的尖锐和激化。人类从野蛮时期进入文明时期,固然是历史的进步,但也同时伴随着血泪和苦难,动乱和邪恶。那时战争是解决争端、增加财富、土地的唯一手段,也是关系到民族命运的大事,只有凭借勇敢和武力才能保全自己。勇猛善战的尚武精神受到人们普遍的敬仰,贪生怕死怯弱无能则遭到社会的唾弃。所以,“战争情况中的冲突能提供最适宜的史诗情景,因为在战争中整个民族被动员起来,在集体情况中经历着一种新鲜的激情和活动,因为这里的动因是全民族作为整体去保卫自己。”反映民族之间频繁的战争几乎是所有史诗的主要内容。《伊里亚特》反映了希腊人和特洛亚人之间的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奥德赛》虽然着重写的是奥德赛在海上漂泊十年的流浪生涯,但作为《伊里亚特》的续篇,仍然与战争有关,史诗一开始就点明了主题:“女神啊,给我说那足智多谋的英雄怎样在攻下特洛亚神京后又漂游到许多地方”,说明它写的是特洛亚战争的后果。《摩诃婆罗多》则全面叙述了古代印度北方婆罗多族王国内部互相残杀的一场大战。《罗摩衍那》反映的也是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即使是一些原始性史诗,其中也不乏战争场面。由于“古代氏族制度被滥用来替暴力掠夺财富的行为辩护”,战争就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一概当作无尚光荣的事业而加以热情地歌颂,战争中的英雄也受到普遍的赞扬。

与其同时,在那激烈动荡的年代,备受兵灾战乱之苦的广大无辜百姓也迫切希望有一个爱护百姓、英勇善战的英雄出现来降服强敌,扫平战乱,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他们往往发思古之幽情,抬出过去的亡灵,以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传说为素材,把他们素来所崇敬的历史人物加以神活化和传奇化,并围绕这些中心人物编织许多离奇曲折、生动感人的故事,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创作了英雄史诗。英格兰民族的第一部史诗《贝奥武甫》全诗三千余行,是氏族社会末期的产物,主要描写瑞典南部耶阿特贵族青年贝奥武市消灭了危害丹麦人民的巨妖格伦德尔及其母亲;在他成为国王之后,又杀死了焚烧房屋和屠杀人民的火龙,最后壮烈牺牲,在他临断气之前,还下令把龙穴中找到的珍宝分给他的人民,歌颂了主人公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和忘我无私、正直坚强以及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美好品德。格萨尔所以接受观音菩萨和白梵天王派遣,降临人间,目的就是为了“降服妖魔,救护生灵,使善良百姓都过上太平安宁的生活。”他始终把“要铲除不善的国壬、要镇压残暴和强梁”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从他降生之日起便和各种残害人民的妖魔鬼怪以及邪恶势力不断地展开英勇的斗争。他降服路赞,是因为路赞是人民的公敌;他消灭杨家,是因为扬家制定了危害人民的法律;他闯进地狱,是因为阎王贪赃枉法,冤枉好人,把善良百姓打入十八层地狱。即便是对于自己的叔父,他也不徇私情,一旦得知他欺压百姓,作恶多端,便毫不留情地剥他背上的皮,把他浸在水里淹个半死,罚他去外地放马,以便“为国除奸贼,为民报怨仇。”曾被恩格斯称之为“一切时代最宏伟的英雄史诗《伊利亚特》,描写的是一场关系到城邦存亡的战争,全诗充满了英雄气息。其中的赫克托耳尤其是一个值得同情和令人尊敬的人物。他精细强悍,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勇敢的献身精神,在特洛亚战争中,他本可以抽身事外,安享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但为了保卫城邦的安全,为了维护勇士的荣誉和尊严,他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保卫家园的责任,而对父母撕心裂肺的哀劝和妻儿们未来悲惨的命运,他都毫不动摇,坚决出战。当他得知神的判决之后并不沮丧.仍然充满了战斗的豪情,想到的仍是如何死得更光彩、更高贵、更有英雄气概。这是一个从野蛮时期的高级阶段向奴隶社会过渡的理想英雄。他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在军事民主制时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充分体现了那时的时代精神。

第四、相当多的史诗,特别是我国少数民族和欧洲中古时期的史诗,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分裂、反对外来侵略的思想,赞扬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格萨尔在出发去北方降魔之前曾嘱咐岭国臣民安守自己的疆上,“不要挥兵去犯人”,在他所进行的几十场大大小小的战争中,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别国或别的部族首先侵犯岭国而引起的。史诗还借珠茉之口直接谴责侵略战争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你们这群骚霍尔,无缘无故犯边疆,可怜岭国老百姓惨遭杀害被劫抢。”表现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憎恶情绪。但对于敌人强加给他们的战争,他们也毫不畏惧,格萨尔勉励他的臣民“如若敌人来侵犯,奋勇反击莫后退。”当霍尔王为了抢夺美丽的珠茉而率兵来犯的时候,岭国的兵马大元帅、格萨尔的同父异母之兄甲擦不畏强暴英勇抗敌,号召全国百姓武士“团结起来,同心同德,努力杀敌、为民除害、为国立功”,高唱:“坐在家中活百岁,不如为国争光彩”,“血肉身体虽然死,千秋万代美名扬”,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在面对姜国兵马压境的情况下,格萨尔提出“姜地兵马犯边疆,寸土不让不投降,花岭大战紫姜国,为卫公利图自强,为护岭国老百姓,为保饭食与民享。”经过八年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对于贪生怕死的懦夫和叛国投敌的内奸,史诗也进行了无情的鞭挞,“贪生怕死太丢脸,”“岭国有难不去救,怎能算作英雄汉”。格萨尔尽管戎马一生征服了许多部族和国家,却从不侵占别国别族的土地、杀戮那里的人民,只是“镇压那里的妖怪和强梁”,而对那里的忠臣良将则加以重用,对穷苦百姓则开仓济贫,”让人人都过上快乐安康的日子。”他征战的目的只是要大家“各守本上,永远别侵犯他国,”让各族人民“相亲相敬,互助往来”,充分体现了人民对消除战争,实现统一和平与加强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这在一味颂扬武功描写征战的各国古代史诗中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欧洲中古时期的大量史诗也普遍反映了人民要求国家统一的良好愿望,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和早期史诗不同,他们的价值观念不再囿于狭小范围的部落英雄的复仇义务,不象《伊里亚特》中的部族首领仅仅为了某一城邦的利益而战,开始具有国家观念的内容。中古时期的史诗所着意赞扬的多半是抵御外侮忠君爱国的英雄。罗兰是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的十二个重臣之一,由于叛国分子加纳隆的出卖,他和他的两万精兵陷入阿拉伯人的重围。面对强敌,他英勇出战,击毙了无数敌人,为“可爱的法兰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阵亡时他还要把脸朝向敌人,以示仇恨和不屈,体现了处于上升时期的封建地主阶级的理想。恩格斯对此曾经指出,查理大帝体现了法兰西的统一、体现了一个理想的还不存在的封建工国。他英明勇武,贤明强大,既能保卫国家免受外族的侵扰,又能制服封建主的割据叛乱,罗兰则是为统一的法兰西民族国家而战的爱国英雄。无论是罗兰还是查理大帝,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都是保卫祖国。

史诗主要的内容和思想意义已如上述,那么它和前此产生的神话传说等民间文学形式以及后来的作家创作相比,有些什么显著的特征呢?

首先史诗的故事内容一般都有一种实在的历史性。这不仅是指史诗因这样那样地反映了某一历史阶段的社会现实而具有一定程度的历史性因素,而且要是指它和历史事实有着更为直接、更为密切的关系,常常以该民族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为题材,真实地再现该民族在特定社会时期的社会风貌。人们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复杂矛盾和激烈的斗争情况,而且可以获得真实的历史知识,因为史诗总是经常地和历史的实有的事件相联系甚至作品中提到的某些人名、地名、事件,都有历史依据。《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不但真实地反映了希腊社会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情况,而且连诗中所描写的希腊人与特洛亚人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也是确有共事的,这早已为1876-1877年间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的考古发掘所证实。据载特洛亚城原是位于小亚细亚沿岸的一个大的商业中心,早在公元前两千年中叶就已跨入了青铜时代的全盛阶段,“具有神话般的财富。”当时的希腊人尚未开化,但在其后的几百年间,出于向特洛亚人学习了航海和农业,使用铜铸武器,迅速地强盛起来,到公元前二千年下半期至公元前一千年初叶,希腊半岛上的各部族联合起来,先后九次进攻特洛亚城,最后终于毁灭了这座美丽的城市。这两部史诗所描写的大约是第六次战争的情况。《格萨尔王传》虽初步形成于公元十一世纪,(编者按:尚未定论)但它所据以概括的却是公元七到九世纪青藏高原各部族由分散到统一的真实的历史过程。主人公格萨尔则是根据公元一世纪林葱上司家族中的一个名叫格萨尔的实有的历史人物加工而成。其中的《霍岭大战》所描写的是以历史上霍尔与岭尕两大部族在黄河以及金沙江上游的广大地区发生过的战争史实为根据的。在这些地方至今还遗存有许多以史诗中的人物名字命名的村邑城堡,如德格玉隆地方的晁同宗,康定木雅地区的玉泽宗等。

不只是英雄史诗具有实在的历史性,主要内容取材于历史事实,即便是一些原始性史诗也同样以一种特殊的形式曲折地反映着该民族的历史。尽管史诗中的某些情节已经离开了具体的历史事实,但它却很准确地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史、家庭婚姻史和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史。因之,不少民族把这种原始性史诗称作该民族的“古史歌”。纳西族的《创世纪》虽弥漫着浓重的神话色彩但我们依然可以窥见到纳西族先民从“母长处”的游猎生活过渡到农耕时代的发展线索。难怪黑格尔要把各民族的史诗称之为各民族的形象化的历史。“如果把各民族的史诗都结集在一起,那就成了一部世界史,而且是一部把生命力成就和勋绩都表现得最优美自由和明确的世界史”。这实在是很有见地的。正因为这样,史诗对于我们就有着独特的科学价值,甚至起着文献资料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他们的著作中不止一次把运用荷马史诗中那些历史性较强的描写来证明人类文明前夕的生产状况、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和家族关系,充当他们论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科学的现实资料。当然我们也应该指出史诗虽植根于历史上实有的事件和人物,但又决不是这类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照相式的简单复制,而是人民群众集体思维综合概括加工提炼的结果,渗透着他们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理解评价思想和感受。因此史诗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然而它又比任何有闻必录的精确的历史著作更能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趋向,更能体现出劳动群众的意志和理想,所以它“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高、”更真实。

其次史诗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全面性,是民族生活知识的百科全书。我们知道,史诗作为人类早期的一种艺术形式,本质上是对世界的一种综合的认识,它几乎囊括了意识形态的一切方面,把以后发展成为宗教、哲学、道德和科学等等独立部门的社会意识的许多方面的内容都熔为一体,成为包括宗教想象本民族的历史以及审美体系在内的特殊的知识总汇。同时史诗是人类首次创作的大型文学体裁,多为宏篇巨制,一般都有场面宏伟、情节复杂、结构庞大的特点,使它足以对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情状生动、鲜明地描绘出来。在史诗中不仅反映了民族与自然界与邻近部族的斗争史、关系史,成为该族人民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而且还对该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诸如议事选举、战争迁徙、赛马比箭、婚姻家庭、丧葬祭典、饮食服饰、风俗民情等作广泛生动的真实描绘,汇聚着大量关干古代的历史、地理、军事、医学、天文、历法、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宝贵知识;除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杰出人物外,还夹有该民族特有的关于宇宙形成、人类起源等等的神话传说。黑格尔在谈到荷马史诗的这种百科全书式的特点时曾经指出:“史诗不应局限于只在一个既定场所发生的特殊事迹的有限的一股情况,而是推广到全民族意识的整体”,“史诗要对表现在伦理的家庭生活、战争与和平时期社会生活状况乃至需要,技艺、习俗和兴趣等方面的民族精神,也就是一个民族在整个历史阶段的意识方式描绘出一幅图画。”因此我们从荷马史诗中,首先了解到当时希腊社会生活的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史诗里所描写的各种兵器和家用器具多为青铜铸造,虽偶尔也有铁器,但诗中提到铜器的次数比提到铁器的次数多十几倍,说明当时希腊社会基本上属于青铜时代,并开始缓慢地向铁器时代过渡。从诗中所描写的各种手艺工人往往是万能的,兼通好几种手艺,既是木工铁匠,又擅长造船制车,表明当时还没有出现明确的严格的分工,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促进分工的水平。从奥德赛家中的五十位奴隶来看,有的是战争中的俘虏,有的是用货物交换来的,他们在家庭中还有一定的地位,尚未沦为会说话的工具,主奴之间还没有出现不可超越的阶级鸿沟,可见当时希腊社会尚处于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奴隶制才刚刚萌芽。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古希腊的婚姻和家庭情况,诗中提到班丽罗帕为他的丈夫苦守二十年,奥德赛还要回家试探她是否忠贞,反映了当时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意识和夫权的确立,“荷马时代的希腊人;一夫一妻制家族处于低级类型。他们对于女俘虏的态度,一般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对待妇女的态度;阿溪里和帕特洛克拉的夜幕生活;一夫一妻制的存在只是由于强力压迫的结果。”总之对于处于野蛮时代高级阶段的全盛时期的希腊社会的全部状况和各种知识,“我们都可以在荷马的诗中,特别是《伊利亚特》中可以看到。完善的铁器,风箱,手磨,陶工的辘轳,榨油和酿酒,转为手工业和发达的金属加工。货车和战车。用圆土和木板造船,作为艺术的建筑术的萌芽,用设雉堞和炮楼的围墙围绕起来的城市……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

再其次史诗一般都是属于全民族的,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大型的民间文学样式,史诗不同于作家的书面文学,它不是某个人的行为,而是该民族人民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结果,从最初产生到广泛流传,从不断加工到长期保存始终与全民族这个伟大的集体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尤其在尚未出现尖锐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就更是如此,那时统一的民族文化还没有出现分裂,人民性和民族性高度统一,史诗往往是一个民族全体人民聪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在艺术领域竖起的一块不朽的丰碑。史诗的作者——该民族的人民群体,都是用自己民族的眼光看待一切,审视周围的世界,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把本民族独特的心理素质。道德观念。风俗人情烙印在史诗的字里行间,体现着本民族特有的激情和理想。难怪别林斯基把民族性作为史诗的基本条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民间史诗是属干全民族的。这是因为不论在远古时期还是中古时期史诗中所反映的内容还不是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常常是关系到全民绝续的重大事件,从而成为一个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文学记录,成为该民族的“传奇故事”和“圣经”,用以团结教育和召唤本民族群众的奋争与上进,表现着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黑格尔说:“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这样绝对原始的书来表现全民族的原始精神。在这种意义上,史诗这种纪念坊简直就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意识基础,如果把这些史诗性的圣经搜集起来成为一本集子,……就会成为一种民族精神标本展览馆”。不只为此,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常常也都是“民族精神的十足的代表,他们往往通过自己的个性来表现出民族的全部充沛的力量,它的实质精神的全部诗意”。在一个民族的幼年时期,“它的生活主要是表现在豪迈无畏的英雄精神”。《伊里亚特》就具有这样一种民族崛起时期的发愤精神,其中的英雄人物,无论是希腊军中的阿喀琉斯还是特洛亚军中的赫克托耳,都崇尚武功,热衷征战,充满爱国热情,都在为本民族的利益而战,都能以个人利益服从民族的整体利益,都有克敌制胜的机智和勇敢,洋溢着蓬勃的朝气、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和积极的进取精神。阿喀琉斯是一位骁勇无比的军事首领,具有强烈的荣誉感,由于阿加门农夺走了他的女俘,他忍受不了这种侮辱,愤而退出战场。但当他的好友被敌人杀死、祖国面临危亡的时候,他为爱国之心所驱使,立即挺身而出,奔赴沙场,一举获胜,集中体现了希腊民族在他们开基立业时的英勇豪迈的民族精神。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也是一部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诗篇。史诗的主人公江格尔就是蒙古族人民民族精神的化身,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蒙族人民的机智勇猛、强悍粗扩,不畏强暴、疾恶如仇等最优秀的品质。他智勇双全,神力过人,心胸坦荡,知人善任。为了消灭落后的分裂势力,实现各部族的统一,为了消除外来的破坏性战争的隐患,保卫家乡的安全,捍卫本民族人民的利益,他团结了六千又十二名有胆有识,“个个象神仙一样的勇土”,南征北讨,除暴安良;在战争中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运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先后征服了七十个可汗的领地,创建了拥有五百万居民的“象天堂一样幸福吉祥的宝木巴联盟,实现了蒙族人民千百年渴望并为之奋斗的和平统一的美好愿望。江格尔成了促进蒙族统一的象征,正如诗中所唱:“在东方的七个国家,江格尔是人民的美好的梦想;在西方的十二个国家,江格尔是人民的崇高的希望。”三、史诗永久的艺术魅力

史诗这一“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形式”虽然产生在人类社会的童年时代,但直到今天“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显示出永久的魅力”,而且“就某一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这是因为它作为一个民族全体人民智慧的结晶,不仅因为它真实地再现了人类的童年时代,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和积极的思想意义,对我们今天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而且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它在基本写实的基础上又出色地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吸收了神话传说的因素,充满了神奇瑰丽的幻想和大胆奇特的想象,故事情节离奇曲拆跌宕多姿;它把人作为艺术描写的中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有着独特精巧的结构方式和生动优美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使它“具有至今仍然不可超越的思想与形式的完全和谐的高度的美。”

第一史诗在文学史上首次把表现人的命运和塑造人物形象作为中心内容,在人物性格的刻划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如果说在以前的神话中,神占据了主导地位,拥有超越一切的伟力,操纵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及其运动变化,人被迫处于从属的地位;那么在史诗中,人则上升为一切事物的中心和主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初步形成了以人为本位的思想。史诗所着重加以歌颂的是人的智慧和勇敢、力量和美丽,是人的改造世界的战斗业绩。在史诗中人不再是神的附庸,而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希腊人所以能攻下特洛亚城,靠的是阿喀琼斯的骁勇善战,奥德赛的木马计和全体希腊人的英雄主义。江格尔所以能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宝木巴联盟,是由于他自身的聪明才智,洪古尔的无比勇敢,阿拉坦策基的过人智慧,以及从八岁牧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的全蒙族人民的团结一致竭诚支持。奥德赛能够克服大自然带来的重重困难,战胜恶魔,返回家园,主要也是靠自己的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斗争精神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罗摩由于正直勇敢,敢于向命运挑战,又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够杀死十头魔圣罗波那。当然在一般史诗中也要吸收一些神话因素,也常有神灵出现。比如格萨尔降临人间救护百姓是受观音菩萨和白梵天王的派遣,阿喀琉斯战胜赫克托耳的时候得到了雅典娜女神的帮助。但和神话相比,史诗中神的地位大大削弱了,无论是波塞冬还是雅典娜,对奥德赛的命运根本不起决定作用。史诗中的人物虽然有时也有神灵观念,但不再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仙境,而是放在现实的人间。阿喀琉斯的鬼魂曾表示,“宁愿在人间做一名贫无立锥之地的奴隶,也不愿到冥府为王”。而且史诗中出现的神也多是人化了的神,完全丧失了神的威严而世俗化了。他们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的感情,有饮食男女之事,也经常争吵,忌妒,爱虚荣,也卷入人世间的纷争。可见史诗中的神话实际上是一种“人话”,只不过保留了神话的外衣。不但如此,一些史诗还表现强烈的反神倾向。格萨尔只身闯入地府去救生母,“将阎王逮住,把他两只手绑紧,举起九十九齿狼牙棒,没头没脑地痛打起来”,直打得阎罗王显出了老鼠精的原形,救出了被冤枉入狱的母亲和被无端汀入十八层地狱的受苦受难的众生。人间英雄狄俄黛得斯刺伤了宙斯女儿阿佛洛狄忒的手,并把她赶得走投无路。正如高尔基所说:“因为人民塑造了史诗的人物,就把集体思维的一切能力赋予这个人物,使他与神对抗,或者与神并列。”

如果说“文学是人学”这个原则是正确的话,那么史诗则是这个原则的伟大开端。史诗把描写对象从神的世界转到人的世界,首次把刻划人物性格,即表现人的外在言行状貌和内心世界作为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现实的事件和人物去代替神话中的事和神,这一方面反映了人的自我觉醒和自我肯定,同时也标志着文学观念的根本转变,使得史诗在人物形象的刻划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和开创性的成就。史诗所极力加以歌颂的一般都是历史转变时期新兴力量的代表。这些人物既具备新兴阶级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所共有的品德和才干,又具备初步的个性特征,因而达到了典型人物的高度。希腊史诗中的英雄和他门所处的整个社会统一在一起,“个人很少和他所隶属的整个社会整体分割开来”,但同时每个人又最具有独立自主的个性,他们的意志是自由的。“普遍的伦理道德的行为又完全具有个人的性格”。同是新兴奴隶主的代表,性格千差万别。阿加门农蛮横傲慢,狄俄墨得斯粗野暴躁,珀涅罗珀坚毅果断,帕里斯轻浮怯懦。《格萨尔王传》中有几百个人物,其中不少人物都各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同是格萨尔的重臣,甲擦勇猛无比,丹玛骠悍机敏。同是美丽纯洁的少女,莱弶忠诚柔顺,祁尊希吏则更为大胆粗犷。

史诗中的人物性格一般都是丰富复杂的,而不是“叙好人完全是好,叙坏人完全是坏”的单一化格局。“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荷马史诗里的每一个英雄“都是由许多性格特征组成的充满生气的总和”,阿喀琉斯是个最年轻的英雄,他“一方面有年轻人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有人的一些其他品质”,他勇猛顽强,所向披靡,但充满对母亲的爱,又为心爱的女俘被夺走而痛哭,甚至愤而退出战场;他固执粗暴,却又很尊敬老人;他对敌人极其残忍爱报复,但对已死敌人的父亲又心肠柔软,无限同情。江格尔是蒙族人民理想化的领袖人物。他能征惯战,屡建奇功,但有时也畏惧强敌,向敌人妥协,甚至无缘无故的离开宝木巴,远走他乡。他热爱乡士,忠于人民,但又象一个专制帝王,高坐在四十四条腿的宝座上发号施令,他的话如同圣旨,谁也不能违抗,有时还去抢老百姓的牲畜。他心胸开阔,不记私仇,有时却又爱忌妒,连别人的马也不让跑在他的骏马前。罗摩在流放的时候十分痛恨封建制度,一旦做了国王,马上又露出封建暴君的凶相。这些都真实地反映出了人物性格的两重性,写出了人物性格内涵的多方面性和丰富性。但是史诗中的人物性格又是明确的坚定的,具有整体性,有一个作为统治方面”的主导性格,“有一种特殊的情致作为基本的突出的性格特征,引起某种确定的目的,决定和动作。”是一个坚定的统一体,而不是杂乱模糊,一盘散沙。

为了使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与明确性坚定性得到有机的统一,史诗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也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手法。它总是在重大的社会冲突中,在出生入死的战争环境中去刻划英雄性格,很少用第三人称的口吻插进大段的旁白;更没有冗长静态的心理描写,而是善于通过人物自己的言论行动来加以客观的展现。当赫克托耳的妻子要求他“就留在塔楼上,别上战场的时候,他说:“我假如象一个懦夫一样临阵退缩,还有什么脸面去见特洛亚人!而且我的良心也不允许我这样,我一生英勇,总是在特洛亚人的前线上作战,赢得我的父亲和我自己的伟大光荣”。接着又亲手抱过年幼的儿子,要他长大以后“能象我一样,做一个卓越出众的特洛亚人,也象我一样英勇,做伊里亚的一个伟大的国王。当他征战回家的时候,人们将说他‘比他的父亲更伟大’,他能从他亲手杀死的敌人那里带回血染的战利品,他的母亲便开心了……”说完拾起他的马尾顶的头盔,奔赴激战的沙场,他的爱妻也就告别回家,流着热泪走一步回过头来望一步。赫克托耳精细而又强悍的个性,他的责任感荣誉观念和献身精神跃然纸上。这里既表现了他决心保卫城邦的坚强意志,又有爱怜妻儿的丰富感情,生活气息十分浓厚。甲擦是一位勇猛顽强义无反顾的抗敌英雄,但作者没有出面介绍他的身世,叙述他的事迹,而是首先写他受命于危难之际,面对霍尔国兵临城下,岭国将土大半阵亡的局面,毫无惧色,慨然挂帅;接着又写他婉言拒绝爱妻的挽留,晓以大义,坚决表示要等“霍尔兵马全杀光,收复京城再相见”,写他动员全国军民“同心同德,努力杀敌”;最后写他在敌人的重围中拼搏斯杀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史诗正是通过这一个接一个的具体行动,让甲擦在他当时所处的险恶艰苦的战争环境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中逐步显示他自己的全部性格。

第二历史与神话的结合。对人世间现实生活的准确描写与瑰丽奇特的神话传说相互交织,开启了以现实主义为主导的、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的先河。

我们知道神话是原始初民对自然现象所作的一种天真幼稚的说明,内中充满了荒诞离奇的幻想和对神力的极度夸张,为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开辟了源头。随着史诗对神话的取代,“人话”代替了神话,人的形象成了理想艺术的描写中心,素材多取自该民族中确实存在过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武库,也是希腊艺术的土壤。人类早期丰富优美的神话为史诗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史诗在着重反映现实事件和现实英雄人物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浪漫主义的幻想色彩和对理想的追求,充满了大胆瑰丽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抒写,从而成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滥觞。

这种神话与历史的结合、幻想与现实的结合首先表现在史诗借以展开故事的背景,一般都是天人不分、人神相交。荷马史诗依据的史实是希腊人与特洛亚人的一场部族战争,但把战争的起因归之于厄尼斯女神丢下了一只不如的金苹果。《伊里亚特》中重大战役的胜负,英雄的生死、事情发展的结局都要经由神的意志。奥德赛能否回家团聚,还需要由众神开会讨论。本属人世间的一场战争却变成了人与人、神与神的混合交战。宙斯、波塞冬、雅典娜诸神不仅分成两派,暗中各助一方,干预战事,甚至直接参战,左右战争的局势。部族的斗争伴随着神的较量,忽而天上,忽而人间,展开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幻想世界的战争画卷。其次这种结合还表现在史诗的故事情节上。史诗的基本倾向是写实的,它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了真实而有诗意的描绘,其主要事件都有历史事实作根据;但同时又是理想的,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想象和幻想的成份。比如前面谈到的霍岭大战,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事的,史诗中的主要人名也都符合历史事实,霍尔趁格萨尔不在国内入侵岭国抢夺美丽的珠茉也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但史诗不是历史的原本记录,而是把这次战争神化了。霍尔在出兵岭国之前,派白鸽、花孔雀、鹦鹉、黑老鸦去岭国寻找美女。其它三只鸟儿都未找到,只有黑老鸦发现了珠茉,花言巧语地向霍尔王报功,引发了这次战争。岭国元帅甲擦阵亡被割去头颅之后,他的灵魂居然变成了一只无头鹞子在空中飞翔,因悲愤的歌声招呼岭人把霍人打败,为岭国报仇。这是多么离奇的想象。然而这些幻想和想象又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是现实生活中人民意志的概括,智慧的升华。因此在史诗中理想和现实,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增强了艺术的魅力。

史诗中的人物一般也都是“半历史性半神话性的”,英雄的业绩与神力的夸张扭结在一起。史诗中的格萨尔是以历史人物格萨尔为模特儿塑造出来的,所以在他身上就有着半历史的性质。他首先是一个现实的人,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员,他和常人一样,由母体血肉之胎所生,过着常人一样的生活,从事过放牧、揉皮子、挖野菜、掏地老鼠等极普通的生产劳动,饱尝过世俗生活的艰辛。但他又是神奇的幻想的。作为天神的儿子,他有着许多现实的人所不可能具备的本领,所以不是一个半神性的人物。当他还在母腹中的时候,便会唱歌说话,告知自己的身世和未来的神通。一岁时捕杀了魔鸦,二岁时治死了恶魔,三岁杀死了鼹鼠精,四岁时把七个妖精沉入了大海,五岁时便会施展分身法、遮眼法,放出了许多毒蜂和虻虫,俘虏了五百商人,十四岁闯入龙宫逼龙王的女儿和他结为夫妻。从十五岁起便开始了他驰骋疆场保卫家乡的戌马生涯,从此更是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可以呼风唤雨,随意变化身形;可以上达天国,下闯地府,可以招呼天神,役使鬼怪,真可谓为所欲为,无所不能。史诗中这些荒诞不经、离奇古怪的描写,使格萨尔成为一个半人半神、人神一体的传奇角色。史诗把历史人物神化幻化,罩上了一层迷离扑朔的神奇色彩,更显得魅力无穷。

第三为了适应深刻地反映广阔纷繁的社会生活的需要,史诗不但卷帙浩繁,规模宏伟,情节离奇曲折,气势磅礴浩大,而且有着独特的结构方式。它在事件的组合安排、情节的组织,题材的处理方面显示了高度的技巧。

史诗一般都是宏篇巨制,世界上最古老的史诗《伊里亚特》有一万五千行; 《奥德赛》有一万二千行,印度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更是以篇什巨大而著称,前者四万八千行,后者二十余万行。我国的《格萨尔王传》就目前已经收集到的书面资料来看,已达七十多部,其中仅诗句至少也有六十余万行、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篇幅最长的英推史诗。同时史诗所概括的历史时期也比较长,时间跨度大,往往长达几年、十几年、甚至几个世纪。《伊里亚特》反映的是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江格尔》中,既有反映原始社会末期分散部族逐渐形成为部族联盟的内容,又有分封的封建领地统一为集中的封建汗国的内容,包括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好几个历史阶段。中古欧州的史诗反映的则是从公元五世纪至十一世纪封建社会初期民族之间频繁的战争和民族大迁徒。“史诗的世界是由多种多样的对象事物形成的,既包括精神的内在力量、动机和希求,又包括外在的情况和情境”;既有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又有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既有战胜强敌凯旋归来的欢乐,又有失去亲人的无限悲哀,既有奇异的神话传说,又有人间苦难和不幸的现实画面。为了把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史诗就必须采用新的独特的结构方式。一般说来它不象近代文人创作的某些长篇小说那样结构紧凑,故事单一,内容连贯情节发展有严格的前后顺序。相反大多数史诗都是由许多各自独立完整的故事连缀而成,彼此在情节上没有内在必然的联系,含有大量的题外的穿插和异文,因此各部分的衔接比较松散。《格萨尔王传》由艺人们自报约有一百多部组成,每一部都只集中叙述主要人物格萨尔的一个事迹,首尾连贯,自成一体,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各部分之间缺乏谨严的统一和明显的联系。但我们又不能就此断言史诗就没有整一性,只是由一些故事片断拼凑而成。黑格尔早就批评过,“这种看法是粗陋的,不符合艺术性质的”。一者,是其中的各个部分各自形成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不是一盘散沙;二者,整个史诗也是一个完满的整体,它并不把与全诗情节及基础毫不相干的情况和现象都扯进诗里。”《格萨尔王传》的每一个分部本都紧紧围绕全诗的中心人物格萨尔来组织情节,展开故事,都在为表达“除暴安良、保国保民”这样一个共同的主题思想服务,全诗有着统一的布局和风格,是一个“完满自足、自身融贯的机有整体”。《伊里亚特》的情节也有着高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史诗通篇始终围绕“阿喀琉斯的愤怒”这个主题来安排情节。故事以他的发怒开始,又以他的息怒为结束,显得首尾连贯,主题集中。足见史诗的结构不是彼此缺乏照应联系的,而是一串用同一主题的红线贯串起来的珍珠项链,拆开来看,每颗珍珠都是璀灿美丽的瑰宝,有它独立的审美价值;串在一起,整串项练又是多彩面、有规则的事和谐统一的工艺美术精品。

第四史诗在语言的运用上也有自己的特点,多用自然质朴的口语写成。

由于史诗是各族人民的集体创作,首先是口头讲唱,后来才用文字记录下来,因此用的是劳动人民自己的语言,保持着口头语言的自然质朴、生动简洁、准确有力、长于描绘的特点,大量采用民间口头创作惯用的夸张、比喻和重复等表现手法。为了和史诗的题材重大、结构宏伟、情节离奇的特点相适应,史诗一般都成功地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以增加史诗的磅礴气势,突出英雄非凡的性格。史诗在描写玛纳斯冲锋陷阵时的雄姿时说:“他呼出的气象一股旋风,眼睛里闪动着两团火花,他的姿态如同凶猛巨龙,象鹞鹰去扑抓小鸡一样”。这里把玛纳斯的呼气比做旋风,目光比作火光,身姿比作巨龙,这种大胆的夸张活画出玛纳斯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他的英勇无敌的巨大神威。密洛陀沉睡了九千九百年,在金龙的呼啸和凤凰的歌声中醒来,站在宇宙的裂缝中,“双臂向上顶,两脚踏下缘,顶呀顶、踩呀踩,叫下缘变地,叫上缘变天。密洛陀手加一分力,上缘升高九千丈;密洛陀脚添一分劲,下缘沉下三千尺。”把英雄的威力雄姿气概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了,大大增加了史诗的浪慢主义情调。史诗中的比喻一般都是根据劳动者在生产中的直接观察,多取自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伊里亚特》在描写希腊大军登陆以后向特洛亚城进发的情景时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形容队伍“象成群的飞鸟,野鹅、灰鹤、长颈天鹅在亚细亚牧场上,沿着凯斯特里河展着羽翼飞翔,忽然落下来,在牧场上发出一片鼓噪的声音一样,成群的希腊战士从船上涌了出来,向斯卡玛德林平原扎营,在他们脚下大地震荡着人马杂沓的声音。他们无数人站在斯卡玛德林平原上,多得象繁盛的树叶和花朵;又象在春天牛棚里牛乳溢了出来,四边飞绕着成团的苍蝇一样,无数的披着长发的希腊人面对着特洛亚摆列在平原上,准备打垮他们的阵势。”这里反复取喻,把希腊军队比作“群鸟”、“树叶、“花朵”和“苍蝇”,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和形象感,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密洛陀》在描写密洛陀去准备工具时唱道:“布洛拿斧头去磨,磨得象老虎舌头;布洛拿锯子去磨,磨得象芭芸叶子;布洛拿柴刀去磨,磨得明亮如泉水”。这里用来作比的“老虎舌头”、“芭芸叶子”、“泉水”,都是瑶族人民经常耳闻目见的自然事物,不但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而且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另外史诗为了适合民间歌手的口头反复吟诵,还常用重复的手法,有意识地重复同样的词句,和同样的段落,以加深听众的印象。荷马史诗中完全重复的和稍加改动的重复近九千行,占全诗的三分之一。四、“当今时代不可能写出史诗”

人类在他们民族生活的幼年时期虽然创作了大量优美动人的史诗,竖起了一座座不朽的艺术丰碑,在人类文学史上开创了整整一个时代,对后来的人们保持着永久的艺术魅力,但当人类一经踏上近代文明的门槛,史诗这种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大型文学体裁便如同巨大巨大的恐龙消失在白垩纪一样,永远地“日落西山”了,留给我们以一种彩霞般美好的记忆。

既然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计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艺术的高度发展一般说来总是经济繁荣的结果。那么,在一个民族生活的幼年时期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较之过去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仍然处于不发达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会涌现出大量的史诗作品,成为文学的繁盛时期呢?反过来说,在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的“当今时代”又为什么反而“不可能写出史诗来呢”?这首先是因为经济因素固然是文学艺术发展的最终根源,但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并不总是按比例平行向前发展的。艺术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物质生产的高涨并不一定能够直接导致艺术的繁盛。忽视这一点,对于物质生产本身不是“从一定的历史的形式来考察”,不把艺术生产看成为与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相适应,机械地、形而上学地去理解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就会陷入莱辛早就辛辣地嘲笑过的那种幻想:“既然我们在力学等方面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占代人们,为什么我们不能也创作出自己的史诗来呢?”就会象法国的服尔泰那样盲目模仿古希腊罗马史诗,用《享利亚特》来代替《伊利亚特》,把十六世纪封建贵族内部的一场宗教战争美化成半神话式的对封建君主的热情歌颂。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成为历史的笑柄。

艺术生产的繁荣尽管有可能出现在物质生产水平低下的年代,二者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但是艺术生产同它当时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是相一致的。正如马克思在分析古希腊艺术财所指示的那样,史诗这种古典形式的文学体裁正是人类那个未成熟的社会条件的必然结果。其实不只是希腊史诗,就是其它各民族的史诗也都是要受当时社会历史的制约。在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生产力虽有相当的发展却仍处于不发达状态。史诗只是人类初次战胜自然力的反映。广大的自然界对于人类来说依然是一个知之甚少的领域,不时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人类还不能完全摆脱借幻想去支配自然力,征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神化。故在史诗中,现实事件现实人物虽然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仍旧保留着大量的神话因素,其中的情节和人物一般都还是半历史性半神话性的。随着社会的继续向前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产生了新的“对自然的和对社会关系的观点”,史诗也就丧失了它先前赖以产生的主客观条件而不能再被创造出来。

具体说来,在自然观方面,由于劳动工具的改进,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阿喀琉斯能够同火药和弹丸并存吗?或者《伊里亚特》能够同活字盘,甚至印刷机并存吗?随着印刷机的出现,歌谣传说和诗神缨斯岂不是必然要绝迹,因而史诗的必要条件岂不是要消失吗?”既然史诗所由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可能复返,时代已经发展到了“排斥一切对待自然的神活态度和一切把自然神话化的态度,并因而要求艺术家具备一种与神话无关的思想”,那么史诗为新的艺术形式所取代也就是必不可免的了。在社会观方面,史诗作为一个民族的“传奇故事”和“圣经”,它在本质上是属于全民族的,它所记叙的是与全氏族命运攸关的大事,体现着全民族统一的思想意志和民族精神,因此史诗的产生是以民族的形成、以一个民族尚未分裂成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以及尚未出现激烈的阶级对抗作为前提条件的。这种情况只能存在于民族生活的幼年时期。一旦进入文明时代,进入民族生活的较晚时期,伴随着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引起的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以及标志着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进行统治压迫的国家政权的出现,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日指激化,这时统一的民族精神和统一的民族思想体系已不复存在,每一个民族里都出现了两种根本对立的文化,社会与个体、民族信仰与个人信仰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因此以反映全民族的命运和意志为根本内容的史诗也就不能存在了,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一个民族一朝开始文明生活,他们分裂成不同的分支,就不再会有民间诗歌的内容了。”黑格尔也认为“个人的自我和全民族的精神信仰整体以及客观现实情况,以及所用的思想方式,所做的事及其结果都分裂开来了,个人本身的情感和意志也分裂开来了……到了这样的时代,史诗便让位给抒情诗和戏剧体诗了。”总之正是由于这种对待自然和对社会关系观点的演变,史诗就只能产生在那个不发达的社会里,它不可能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同步发展,更不可能产生在被马克思称之为“当今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当今时代”如果有谁硬要坚持创作新的史诗那就无异于要让成年人重新回到穿开裆裤、衔手指的孩提时代。“史诗是已经过去了的童稚时代的回音。回忆回忆这个时代是愉快的,也是美妙的,可是重新回到这个时代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可能,那一点也不会使人感到愉快”。

艺术生产的发展同物质生产的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关系还表现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也是不成比例的,“特别是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附段上才是可能的”。史诗就属于这样一种只能产生在艺术发民的初期阶段上的艺术样式。在艺术发展的早期阶段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还没有出现明确的分工,艺术创作还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从人类的生产中分离出来,也没有出现独立的个人创作。不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合而为一,在精神生产领域也没有出现更细致的区分,史诗还不具备本来意义上的诗歌含义,从根本上说不过是人们集体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包罗万象的性质,“聚集了当时全部的学问智慧”,“在历史上,最初诗即世界观本身。”其中既有真实的历史记载,又有幻想的神话故事,还包括宗教、哲学、科学和道德说教等多方面内容。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才提供了分工的可能和要求。这不但促进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而且使先前统一的社会意识本身也分化出宗教、哲学、科学、道德等独立的意识形态部门。在这一分化的过程中,文艺才逐渐有了本身独具的特点,获得了独立的存在和发展,成为真正的艺术生产。人类从此不再采取完全的集体的混合的思维形式了,开始出现单独的个人创作。先前由史诗包揽的各种社会功能和需要加以反映的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内容现在开始由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部门和各门具体的科学来加以分担,比如记载一个民族的历史便由历史学来加以承担等。因此到这时,那种百科全书式的史诗创作不仅没有可能,而且显得多余。

造成史诗衰亡的原因还有史诗本身的问题,即它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缺陷使它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的需要,不能满足“当今时代”人们更深刻的审美要求。在内容方面,史诗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尚未达到“现实的科学的反映水平”,往往让神参与其间,干预事件的进程,决定人的命运;对于战争,不作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而一律加以歌颂,宣扬英雄崇拜,崇尚武功征战;主人公多为王公贵族,普通劳动者极少在作品中出现,表现出明显的贵族观点。在这样的主客观条件下,再也不能产生史诗。在形式方面,史诗不注重情感的抒发、片面强调“按照本来的客观形状去描写客观事物”,不让渗入诗人自己的主观的情感和思想,不去打动人心,激起感情,压抑作者的个性,排斥诗人的主观因素;史诗中的人物性格故事开始时怎样,故事结束时还是怎样,缺乏发展变化和心灵的运动历程;史诗内容的丰富多彩和各门知识的包罗万象,使得它在结构上宏伟巨大有余,紧凑集中不足。这些都违反了诗歌要求高度凝结集中和长于抒发情感的特征,具有一种天然的反诗歌倾向,因此它的让位于近代长篇小说和抒情诗,实出干历史的必然。

史诗的时代已经永远地过去了,我们大可不必因此而感伤哀叹,这是历史辩证法的伟大胜利。艺术的黄金时代在于未来,尽管我们可以去呼唤具有史诗般崇高宏伟的作品问世,呼吹艺术家以洪钟大吕的手笔、站在历史的高度,展现我们时代多彩的风貌,表现我们昂扬拼搏振兴中华的时代精神。但是对于我们新的时代来说,用不着去恢复史诗这一陈旧过时的形式,“因为新的世界有它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内容,自己的形式,”也必将孕育出相应的新的艺术体裁。




新闻来源: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西藏日报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 邮政编码:850000 联系电话:0891-6331089 传真:0891-6331089
制作单位: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西藏日报社网络部

[4 楼] | Posted:2003-06-30 01:00| 顶端
haiip2000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注册会员
编号: 9533
精华: 0
发帖: 44
威望: 0 点
配偶: 单身
火 花 币: 32830 HHB
注册时间:2003-06-28
最后登陆:2010-11-04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我沾出来拉
[5 楼] | Posted:2003-06-30 01:02| 顶端
haiip2000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注册会员
编号: 9533
精华: 0
发帖: 44
威望: 0 点
配偶: 单身
火 花 币: 32830 HHB
注册时间:2003-06-28
最后登陆:2010-11-04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大家来看就行拉
[6 楼] | Posted:2003-06-30 01:03| 顶端
B*Paladin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编号:
精华:
发帖:
威望: ☆ 点
配偶:
火 花 币: ☆ HHB
注册时间:☆
最后登陆:☆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要灌也不要太过分

一楼的是在我刚发帖子之后回的,居然还好意思说是在帮我顶。
二楼、三楼的都成功欺骗我一次,让我还以为还有点议论,其实进来纯粹是浪费时间。
至于四楼这次的做法,只能让我决定以后,以后自己这里发新贴一律锁掉,反正没有讨论的余地,想学东西的可以自己找,想议论的pm,其他人统统忽略掉。

请楼上几位自重。

我不会愤怒,但是我会用自己的手段解决问题,哪怕给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造成代价也无所谓。

[7 楼] | Posted:2003-06-30 01:34| 顶端
雷文·菲鲁赛迪

头衔:清苦书生·咸湿大帝清苦书生·咸湿大帝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火花会员
编号: 62
精华: 35
发帖: 4365
威望: 20 点
配偶: 单身
火 花 币: 72205 HHB
注册时间:2002-11-27
最后登陆:2009-08-11
艾雷布的圣骑士(II)游戏王国的浪人(I)朱红之钻(I)图书馆の旅人(I)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请想灌水的朋友去水潭单开贴,就算是照顾一下网速比较慢,而且想参与讨论的朋友好吗?

也许正是由于你们并非怀有恶意的灌水,他们每次想打开这个版面都要费很长的时间(我深深理解这种痛苦)。希望大家能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以上这些就算了,此贴之下除有讨论内容的贴子外,其他无意义之灌水贴本人只得稍微动用斑竹的权力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条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8 楼] | Posted:2003-06-30 08:16| 顶端
フィン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火花会员
编号: 302
精华: 0
发帖: 623
威望: 0 点
配偶: 单身
火 花 币: 3725 HHB
注册时间:2002-11-30
最后登陆:2018-11-0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有个人完全曲解了史诗,不知道是作者还是我。
总之看完之后,总觉得和我自己的感觉很不一样,
但是又没法明确的认识到是什么地方的区别……

[9 楼] | Posted:2003-06-30 08:30| 顶端
紫电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火花会员
编号: 1519
精华: 1
发帖: 556
威望: 0 点
配偶: 单身
火 花 币: 17081 HHB
注册时间:2003-01-12
最后登陆:2013-11-1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QUOTE]最初由 B*Paladin 发表
[B]要灌也不要太过分

一楼的是在我刚发帖子之后回的,居然还好意思说是在帮我顶。
二楼、三楼的都成功欺骗我一次,让我还以为还有点议论,其实进来纯粹是浪费时间。
至于四楼这次的做法,只能让我决定以后,以后自己这里发新贴一律锁掉,反正没有讨论的余地,想学东西的可以自己找,想议论的pm,其他人统统忽略掉。

请楼上几位自重。

我不会愤怒,但是我会用自己的手段解决问题,哪怕给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造成代价也无所谓。 [/B][/QUOTE]先说明,我可不是欺骗你,只是我在工作中上网,没什么准备。试想我怎么会违背诗人的立场呢?!

也送你一个我找到的东西:晚风中的吟唱——吟游诗人的真相


<a href='http://www.masticore.org/dnd/data/singers.htm

本想贴出来...不敢惹你了,呵呵

我觉得好,是因为偶是吟游诗人,史诗是最好的伙伴。不知道你想讨论什么呢?个人感觉就和诗人变质了一样,史诗也慢慢失去了意义。早期的诗人不为名利,他们传唱历史,抨击贵族的黑暗和丑恶的一面。但是随着功利与享受的心理,诗人也被腐蚀了。史诗中夸大了人或者说是英雄的作用,甚至可以专门为了利益而改唱历史。现在的史诗似乎也失去了灵魂了吧?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当然,这些只是个人观点

[10 楼] | Posted:2003-07-01 11:49| 顶端
B*Paladin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编号:
精华:
发帖:
威望: ☆ 点
配偶:
火 花 币: ☆ HHB
注册时间:☆
最后登陆:☆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还没发现又有人回过贴了,自己已经快习惯忽略自己发贴后的回复。

原文作者就直接指出,他讨论的对象“仅限干人类从原始社会解体到阶级社会形成这一历史转折时期所创作的‘正式史诗’”至于后来的史诗发展趋势,不在话题之内。如果有人要说原文这种东西太缺乏现实意义,我只能说他太浮躁了点。

虽然抱歉的是,那篇吟游诗人的材料我至今也已经至少看过3遍,而且其中一次就是这里别人贴的。如果恰恰是朋友亲手或者友人写的,自当另眼相看。

贴这种东西,倒不指望有多少讨论,如果需要,我可以找探讨文学的bbs,从文学角度来说,那里可以和这里天壤之别。
但是既然放在这里了,就算自己再忙,有人回复自然还要进来看看。但是让我失望的是你们自己的行为,看那种回复,只能和浪费时间联系在一起。我发贴是为了求知或者让更多人有收获,不需要好事者的“肯定”,何况多数人的感情就和他们发贴的长度一样可以忽略不计。

看到满意的东西,叫一声好,你真以为自己是坐在茶馆里看卖艺?有够无聊。不要把自己发贴时的期望套到别人头上吧,有空还不如多思考一下别人的言论。
不过某人的心虚和他的自尊还真是成比例。

不想多揣测他人的想法,只想肯定的是,楼上多数东西,对任何人都不具备记忆或者思考的价值,也就是属于所谓的垃圾信息。满足虚荣感?留着这些话扮马甲夸自己去吧。至少对我来说,带来的伤害大于一切。

[11 楼] | Posted:2003-07-02 22:12| 顶端
Werther

头衔:依然火星时代!依然火星时代!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火花会员
编号: 8033
精华: 0
发帖: 479
威望: 0 点
配偶: 单身
火 花 币: 2 HHB
注册时间:2003-06-05
最后登陆:2024-09-24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我看一切文学作品都是不发议论的,因为那没什么积极的意义。只要自己有那么些感触就行了,我看不惯动不动就乱评别人的文章的人。失礼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12 楼] | Posted:2003-07-04 18:25| 顶端
紫电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火花会员
编号: 1519
精华: 1
发帖: 556
威望: 0 点
配偶: 单身
火 花 币: 17081 HHB
注册时间:2003-01-12
最后登陆:2013-11-1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人类从原始社会解体到阶级社会形成这一历史转折时期所创作的‘正式史诗’
首先,史诗广义可以解释为包含历史的诗。一方面包含历史,一方面与现实相关联。这样的双重性很好的强调了史诗的两个重要功能。具体的说:史诗是长篇叙事诗的一种,但是比叙事诗产生要早。题材重大,主题严肃,反映一个时代的特点是它的明显标记。然而‘史诗’一词最初起源与欧洲,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作家伏尔泰提到,史诗一词来自希腊文,原意“说话”。所以关于原始社会是指什么时代?当时那些东西也叫‘史诗’吗?这点我不太明白。
按楼主引用的文章(仔细一看,他摘抄了很多,自己原创观点少。不过我也没资格说他就是了)他把最早的史诗—创世史诗和后来的英雄史诗列入讨论范围。但是创世史诗明显早于英雄史诗;英雄史诗相对薄弱,也许还没成型。在古老的岁月里,创世史诗以记载神话和传说得以形成和流传。第一类创世史诗,他们都或多或少的保留了一个或多个神话,曲折的表现了神创造世界的过程。手法夸张,从始至中充满想象。第二类创世史诗则是在一类的基础上,减少了神话和想象的成分,加入了部分的人类风俗,宗教的迁变过程等。总而言之创世史诗不过是神话的继承和发展罢了。
具体时间我没时间考证,也许在阶级社会形成前已经有了少量的英雄史诗吧。或者只能算雏形英雄史诗!雏形英雄史诗的特点是:1、没有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主角多半徒手搏斗2、没有经过书面化处理,直接来自口头,风格朴实,保留的原作的风格。虽然他也属于英雄史诗的范畴,但是他又有所不同。值得一提的是:‘史诗’一词出现后,由于习惯相沿。这个词于用诗体写的关于英雄的冒险事迹联系起来。所以,‘史诗’一词被默认为英雄史诗。(也就是说,你直接理解为英雄史诗也不算错。这点我第一次的贴子应该没搞错对象)
那么来谈谈英雄史诗。英雄史诗是叙述古代英雄的长篇叙事诗。主要表现民族形成的过程中,氏族,部落或民族之间的战争,以这一时期的英雄业绩为主题,歌颂正义战胜邪恶,表现人民渴求由分散到统一的愿望。大多篇幅宏伟。英雄史诗在艺术成就方面。他成功的朔造了以人性为主的英雄形象
。手法上继承了神话传说,但是又倾向写实。可见人的能动性还是十分巨大。
接着详细说说诗人对英雄史诗的影响。
到了英雄史诗发展的中,后期。对于大英雄来说,他的生平成为史诗的主题,会使他的名声在有生之年顺利传开。然后,史诗的传诵和继承主要是靠口头的继承。所以,由于诗人的介入,使得史诗产生了变化是肯定的!史诗的编写者是诗人。诗人与素材;历史与意识之间关系复杂。但是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诗人的想象力和艺术技巧,二是观众的娱乐要求。所以,英雄史诗史诗肯定不是编年史,它有很大的虚构成分。也可以这么说,诗人运用历史材料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史诗英雄的名誉和诗人的名誉有直接的联系。借用一句话:英雄史诗的重点在于人,在于卓越非凡的伟人,不过他仍是人。也可以理解为英雄史诗可以根据编写者和被写者的意愿满足自己的要求。
看了最后这段,我不认为自己第一次的观点是垃圾信息!然后纠正楼主几点。我不需要满足虚荣感。我从加入火花到今天,经历了几次改版,我除了紫电,没用过别的名字。马甲到底是你还是我?“贴这种东西,倒不指望有多少讨论,如果需要,我可以找探讨文学的bbs,从文学角度来说,那里可以和这里天壤之别”,请问一下,既然这里程度这么低,而且你又把你和我们划分开来,那么,你何苦要来这里发言?“不过某人的心虚和他的自尊还真是成比例”
最后,给您造成伤害表示抱歉。我这次只是来加强自己的观点才整理了这些东里。母亲常对我说:人贵在有自知自明!我很明白自己的立场,我不会再到您的区域发言或其他什么了....这点上,我是真的表示抱歉。

PS:留给路人们看看我节选的,早期的吟游诗人
一个骄傲的人,他拥有许多的歌曲
记得许多旧事往闻
他时常创作新故事,把它们如实的编织起来
然后他开始巧妙的讲
唱出他所听到的一切
和其他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

[13 楼] | Posted:2003-07-06 09:40| 顶端
B*Paladin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编号:
精华:
发帖:
威望: ☆ 点
配偶:
火 花 币: ☆ HHB
注册时间:☆
最后登陆:☆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下面史诗一律指经典史诗:

对于史诗谈所谓的“诞生”是不严谨的,它是漫长岁月的产物,从原始人坐在篝火周围听长者讲述最简单的故事,到故事的内容不断融入神秘要素,故事体系被扩大,语言被逐渐完成加工而定型,故事长度上升到需要更多的人来记忆。整个过程中,没有人可以指出史诗到了哪一个阶段才算正式脱离了原先的形式上升到文学的高度。更不可能确切地进行这种演变上的考究。因此讨论史诗起源时,人们更倾向使用的是“成型”而不是“出现”。

虽然史诗作为文艺是确实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但是这种影响不是仅仅通过个人来完成。诗人可以对一段词句进行个人意愿上的加工,但是这种加工是否被后人承认,是否能被传延不由他本人决定。社会环境是文艺诞生的基础,作为民族的文艺,史诗更多地是受到全社会共同意识的左右。诗人能做到的,仅仅是试图影响一种社会的意识,但是从现在的历史角度来看,一切都是在自然中发生的。

评价知识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我也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和原作者争鸣,或者找到点能够超越他的理解。所以拒绝加点所谓的“原创”。

东西贴出来,是让他人可以学习,至于所谓的回应,作者看不到,他也不需要在乎这里的微弱声音。
人人有发言的自由,人们也会按照个人的意愿说话,但是这不等于他们的言论对他人有价值,有感而发,不说明他有多少水平。

ps:1 过多使用感叹句或反问句会容易让人感觉作者底力有限而纯粹依靠气势压人,不是在发表讨论,而是演讲。
2 为了强调感情而在一句语句中连续使用两个感叹号,属于基本的语法错误,倒是在漫画式的文艺夸张上可以用。

[14 楼] | Posted:2003-07-07 04:59| 顶端

火花天龙剑 -> 文学区




Powered by PHPWind v3.0.1 Code © 2003-05 PHPWind
辽ICP备05016763号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